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A貨星座宮主


啦啦:
近日的工作量真的如天氣般反覆無常,聖誕過後節奏仍然緊湊,弄得又拖了半個月才回覆,極之慚愧!

話說回來,Amodel一事,我們也不能怪誰,因為這可能是報應,是我們經常當「AXX」的惡報!

作為無所不能的「撰稿員」,除了要將貴客的產品好處無限擴大之外,有時跟演員也沒兩樣。除了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功能角色,對待不同類的稿時,也得扮演各行各業的專家或用家,務求令人信服所寫的內容。

從前覺得扮專家寫稿不難,因為有資料可循,扮用家才最難,因為要寫的產品或服務,十居其九都沒用過,甚至是根本從沒需要/打算要用,如寫前寫後都不能理解其用處的「嫩紅素」、「潤滑劑」等物,但我們仍能當個「A貨用家」,大講用後感兼分享使用心得。

不過,既然「出得唻行,預左要還」,靠幻想構做產品好處自是必然,但都要有根有據才寫得出,完全老作就變成不負責任的誤導觀眾,有報應的!基於時常覺得寫完要負責,所以都盡力理解要寫的東西,對不認同的事也盡量不寫得太實。當然知道就算寫得不肯定也不等於做了對的事,總算是聊以自解。

只是貴客們有時也真的太難理解地,以為撰稿員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左至風水,右至紫微,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都被捧成如先知般,乜都識寫,做了萬用A貨。

還記得多年前,不知誰想出將12星座專欄變成廣告位的一部份,令某品牌一口氣落了十二期「星座廣告」。廣告形式是這樣的:
客戶推廣的內容,每期只出現在一個星座中,就是要說該星座的人,遇上某些情況便可以該產品來解決煩惱,如是這寫十二期便能覆蓋所有星座的人。

不過,星座專欄是屬於星座版主的,在該版出現的內容他也要負責,又怎會願意硬說某星座的人要用該產品?所以最後他將該十二期的星座專欄讓出,將「寫作權」交到撰稿員之手,因為客人每期只看有關其產品的一個星座內容,而在沒有人願意、沒人有時間「創作」其他11星座的情況下,本人當了三個月的「A貨星座宮主」。

實在自己也覺得太過匪夷所思,一個不信星座的人竟然要寫星座;更不可思議的事是,有一個不知是我寫的人,看完向我推介這專欄,說這些內容極準。聽完之後,本人當然沾沾自喜,不過,心知道他之所以覺得準,只是我的確以他為藍本來寫這星座而已,他當然會覺得準啦!

不過自此一役,才真切地感受到,原來真的有人因為我不負責任的杜撰而信以為真,繼而產生了某些作用。幸好,一般雜誌的星座預測也極其短,內容也十分具普遍性,即「係人都適用」,所以我也安心繼續用身邊不同星座的朋友作藍本,憑他們每周的遭遇來提供正面而老生常談的建議,如:「處女座追求完美的性格,令你對情人有過多執著,宜多忍讓,體諒對方。」實在自己寫都覺得廢話,但不知道的人,或正遇著同樣問題的人來說,卻會信以為真,若寫得負面,可能真會有壞影響,這令我之後也很「棹忌」再寫這些預測性的東西。

怎知事隔多年,再一次要扮預測專家,今次還要是生肖運程,著實不願寫,只是人在江湖,不想寫就輪到你Say no嗎?還是硬著頭皮速讀各大風水玄學名人的預測天書,集各家大成,寫最普遍又不壞大事的內容,結果是再一次見證「撰稿員是萬能的」幻想早已植根於貴客心中,因為貴客的comment是:
「內容唔到肉,太過普通唔夠專業,你睇下阿XXX,佢講得好深入好專業的!」

聽罷差點想要叩首謝罪,自責貴客原來對我如此抬舉,「阿XXX」係又出書,又上電視,又做代言人的風水名人,而本人卻從來看不懂風水命理,真的不思進取,辜負貴客的一番期望!最後基於貴客的失望,他決定讓我參考其顧問提供的資料,改編成百字以內的預測內容,真係「痾呢吉帝」!

所以呢!接到Acomp card,搞到要reshoot都只怪大家都作孽太多啦!施主。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幻想家

啦啦:

新一年的第一篇blog,先向各位說聲新年快樂,人人升呢;也感謝放長假中的啦啦小姐越洋覆稿。

說到自動自覺大掃除一事,我也著實太感動。試想,打從10月底便一直習慣要在公司尋找「立足之地」,更因而學到被路上雜物貨品絆倒時,要快速站起來扮沒事,或轉體跌向沒有危險的櫃旁;突然一個早上,返到公司看到眼前走廊是一條不必90度提腿找路走的康莊大道,心裡那片陰霾也一下子散開了。

說到憑空想像食物是美味的,我又想起工作中,另一項需要極豐富想像力的項目,那就是「未卜先知event稿」!

我們的工作中,有不少是客戶活動的報道稿,為了確保新鮮滾熱辣,往往是今個星期日才是event day,下個星期一便要out稿,免得出稿日期與event日隔太久,減低宣傳效力。但若等到event後才寫稿和砌稿,貴客便可能只得三兩小時來睇稿,因此我們便要在event前寫好稿和砌好預留相位的layout。

若說食稿可以問到看到聞到食物的特點,再看圖作文;那報道稿就是看著貴客提供的新聞稿,然後盡情發揮想像力,寫出一篇能達到貴客對活動盛況期望的文字,再在活動當日按自己所寫的內容,指使攝影師拍攝「合符既定劇情」的照片。不過寫的時候不可太過天馬行空,否則便會想出了活動當日沒可能發生的事情。後果或許不只是簡單地在event後的短時間內重寫,而是讓客人有了過份的期望,你影不到相關的照片便會被埋怨,因event無take two,錯了便不能返轉頭。雖然大家也知道無人係先知,event的實況無人能擔保,但當你好心地為貴客的event作祈福式的「預測文字」,奇特類的客戶也不免會真心相信了你的構想,然後要求你務必拍到幻想中的場面。

本人就曾試過為一個兩星期後才發生的event寫稿,此活動包含了多個不同的遊戲,以吸引鬧市中的年青人來參與,並需要拍一些snap shot,說說對該產品的看法。寫的過程屢被貴客散稿,原因是「描寫玩遊戲的過程不夠生動細緻」,描寫得夠細緻了,又嫌「看不出有多熱鬧」,幾經辛苦才說服貴客從現場照片感受熱鬧。原以為,改了再改,想了又想,到event日影好相便可順利out稿,但我真的太樂觀了一點,忘了有人的地方都充滿變數。

一張能讓貴客感受到熱鬧的照片當然不可少,但難題在於,活動在鬧市中進行了三小時,參與當日活動的有小孩、有老人、有師奶、有宅男,唯獨是貴客的target group嚴重缺貨,那就是年輕有型的潮人。其實報道稿中只需五、六張遊戲中的照片,但偏偏數來數去肯合作被拍而又似樣的就是不夠數。最後揀相時,硬著頭皮揀了些小朋友參賽者照片砌稿,當然與貴客的設想相去甚遠,幸好這次event有take two,唯有將此稿押後一期,集合另一天event day的相才出,不過原定兩期的稿便cut剩一期。

這也是不可脫身的責任……

升呢挑戰












































詞窮vs扭波

啦啦:

想不到對上一次update已是一個月前的事,實在要說句對不起……,放心,經過「意亂情迷」的11與12月後,我們還沒有死,註定我們的心理和體格都十分適合吃這行飯的吧!

說到詞窮,這又豈只是聖誕才出現呢?我們的日常工作,實在處處也報窮(我知道這詞原指「破產」,但大腦乾塘之際,實在與破產無異),但亦因為處處見窮,才令我們努力尋求「升呢」吧!還記得你曾有個客,一年落了三次稿,那三次都是sell同一產品,不知情的我,以為是不同產品便都分了給你,每次到開工才發現是同一產品,令你大感懊惱,不知如何再三為同一件產品度橋。

除了這例子,佔我們日常工作很大比例的飲食稿才最是要命。通行都說飲食稿易寫,因為一碟擺得好靚的食物便已能吸引大部份的讀者;另一方面,大部份相關的資料,諸如食肆的背景、特色、推廣重點,都由貴客口述我們筆錄;有時我們更可以試食以更傳神地寫出食物的特點,基本上是看圖作文便可了事。無錯,食稿的犯錯比率是較低的,但要做得好的比率也是相當的低。先不說同一個客每期落稿,但用差不多的相配不同的字那普遍情況,倒想說不同的客賣同樣的東西才最頭痛。當然,這頭痛只是基於本人的「唔化」,源於個人不願重複自己的漏習。

多年前,酒店自助餐落稿蔚然成風,本人就曾試過,同一期分別為五間不同酒店寫自助餐稿,寫自助餐當然不是問題,問題是,五間都係日本美食自助餐。影完相回到公司,看著大同少異的食物,要選出有睇頭但不重複的大相還不算困難,最苦的是要想出五條意思相同但用字各異的大題。個別客戶對稿時,當然不會執著你的用字遣詞,但當他們揭著一期書,看到其他同類廣告專輯用同樣的用字,還要出自同一人之手,作為客戶的,覺得寫手「一橋五賣」、無誠意也不足為奇,至少在我作為消費者遇上這情況會這樣想。基於本人要保住服務第一的招牌,當然不容計用同樣的字眼,至少大題要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後來出書後,更是捏一把汗,因為那五份稿被排在前後相連的版位,幸好最後也死出五條題,否則一定俾人指摘一番。

說起這次大題事件,請容我向當年「帶我入行」*的上級和那書的社長致意,或許那位社長現在識我係老鼠,但當年他每周跟我們「創作服務部」開鋤書會的一字一句,我還是不敢忘記。有次他就批評我的某條大題「扭波」,不設實際。而想出那不設實際的大題的原因是,本人以為廣告該「予人想像空間」,也因為同類的稿做了多次,想有點新意。不過經那次鋤書會後,我便決心戒掉這種幼稚的想法。

當然廣告是應該「予人想像空間」的,不過也要看情況,在雜誌的廣告專輯中,一矢中的,抓住重點用實際的字眼來寫大題才是要訣。因為廣告專輯的目的是速銷,有效期通常是一期書,即一星期,讀者儲起慢慢看最多也只是個多月的事,讓人一看就明,一看就有興趣停留細讀,甚至會行動消費才是要點。所以努力學多點讀者有同共鳴看得懂的詞彙比較重要, 太美、太富想像空間的用字是無謂的,也就是所謂的「扭波」。一個球員落場比賽的最終目標是入波,扭波是表演,扭完入波當然好,扭失了則罪大惡極,當時社長說,有波在手便要準備射,扭波是多餘的,廣告專輯的大題也一樣。自此之後,寫題用字,甚至是內文也以一矢中的,簡潔清楚為目標,到後他來有機會做時裝書,做書仔、newsletter,才再有機會扭下波。

*那是畢業後第一份長工,不是真的有人介紹帶我入行,只是當年見工後決定請我的人而已。

為聖誕做足準備﹗





























乾for action!

啦啦:

很抱歉,近日忙於侍奉恩客和拆彈,遲遲也沒有回覆,今天特別早起還債,以表歉意。

首先要多謝你的裝胸分享,更要多謝你call for action式的鼓勵、鼓勵、鼓勵!不過作為一個人,在乾燥的天氣中,也難免感到乾塘,身心俱乾。不瞞你,近日在晨早上班途上,總有點:「似個瘋漢~滿肚鬱結~~食飯擰轉面~~~」的感覺。

不知曾否跟你說,如果當年不是在見另一份工前,接到某雜誌的取錄電話,大概我已跑到當時香港僅存的考古遺跡去掘地,是基於自己對人類歷史的興趣,更基於本人是真心喜歡做些不必與人接觸的工作,從千古不語的遺跡發掘歷史真相就是最單純的事情。很矛盾吧?喜歡探索人類歷史,卻又不願與人接觸。因為自覺有人的地方總是很麻煩,要注意溝通技巧,又要確保接收與傳遞訊息沒偏差,又要擔心別人無風起浪。

真的萬想不到自己會走進對人特多的雜誌廣告珍奇世界。

基於自己對文字的熱愛,以為揸筆搵食也很單純,但早早說過,在雜誌的廣告部當撰稿員,又豈止寫字咁簡單。九年來練就的,沒有幾多見得人的佳作,卻修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心,過程中反而發現很多人類的有趣真相,開始覺得自己正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實地考古,見識一樣米養幾百萬種人,發掘活生生的人類進化/退化史。

而在這場多年考古中,的確從林海峰的「是但噏」開始,多了很多「call for action」的要求!若發生在電視或電台廣告,還可以「再三重覆」、「加強語氣」來call for action,但當這要求發生在雜誌約A4大小的平面上,call for action就如咒語,比「有型」、「夠爆」更令人不知所措。

當年曾懶風趣地在某稿的intro字中,用了「燈、燈、櫈」做開場,以為可以帶來活潑生鬼的效果,但在每周鋤書會中得到的,是當時上司的劣評:「你咪以為好得意,讀者係睇書,唔係讀書,唔會讀出聲,你咁樣同絲襪佬有咩分別?」情況跟「食多D」沒兩樣,不可能發生在廣告專輯,哪該如何call for action?

經過多年統計資料所得,多數call for action個案的結果,最後都是在intro文字的最尾,加上一句「要立即行動」、「絕對不能怠慢」、「快速入手」之類的說話。我不清楚這些詞彙在市場學上的理論基礎是如何生成,但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我,其實不會因為這幾粒字而真的「絕對立即快速」去消費,我只會因為廣告中的產品很吸引才會「考慮遲下行過」就去買。

大概你會說我的購物模式太理性,但我的確認為要在廣告專輯加入「call for action」字眼的要求是頗奇怪的。因為「促銷」是雜誌廣告專輯的其中一項功能,廣告專輯本身已在call for action的時候,會看的人已在看著一堆與「食多D」差無幾的文字訊息,加多句「快D唻食!」,反而令事情假了。

因主流筍貨往往已有不少記者主動介紹,不必另外花錢作宣傳,所以除了新產品,不少客人也傾向將冷門或不為人知的產品或服務,透過廣告專輯來宣傳,借著我們扮記者介紹新貨的方式,讓讀者不知不覺地接收廣告訊息,再引起消費慾。如果再加「快D掃貨」之類的字眼,那便犯了hard sell的大忌。如果真的想藉平面廣告做特急促銷,最快狠準的方式,可能是回歸基本做傳單。至少我真的見到很多人拿著隨書附送的大減價清單,立即到商舖直接消費,成效立見。

簡單來說,對的人做對的事,針對想要的宣傳效果,用對的宣傳方式才最重要。除了廣告專輯,我們的工作範圍可多著呢!

強中自有強中手














































徹底失敗

多情的啦啦:

或者你說得對,我們跟客人的相處有時蠻似戀愛,當中還有一點是你沒有提及的,那就是情侶間無謂的猜疑與誤會。這一環通常是「情人在分手邊緣」時出現的,而我也的確常幻想跟某些客人永不再會,可見無謂的猜疑與誤會也真的為數不少。

近些日子,不斷地與多位恩客交手,身心俱疲,既擔心趕不及死線,更擔心不能滿足貴客,弄得發夢也在想如何做好這份工。豈料,最不想聽到的一句話還是從恩客口中溜出了:

「我覺得好求其囉!好似見位就塞D野落去咁!」

事實是怎樣,我也不欲多說,但這句話也讓我難過了好幾天,可能比情侶間的惡言相向還難受。因為你還可選擇駁情人的咀,但休想跟客解釋你的難處,因為你會被投訴駁咀,後果可不像氹情人般簡單。

這是又令我想起年前跟國內某美容院交手的事。交手之初,我已為兩地文化差異而憂心,因為即使大家同樣說著普通話,但其實國情與港有別,大家對事情的看法當然有差別,當年與北京同學對談已深明此理。當事情發生在廣告宣傳之上,文化差異的影響更加關鍵。因為要拿捏貴客在語言背後的真正要求,可真是十萬個難,加上從初次見面到完稿,我們的「相知相遇」只不過是七個工作天的事,要確保大家站在同一立場面,對宣傳案有統一的認知,實在難到極點,事實也證明了我是「徹底失敗」的。

這結論不是我給的,是貴客在稿子刊登後三天,在一通發給我的千字電郵中所說的,信中句句指責,字字鏗鏘,

「事實證明你的宣傳案是徹底失敗的!!!」
這說話一勁兒打入我心,至今未忘。

而這件宣傳案的事實是怎樣呢?而證明我的失敗的事實又是甚麼呢?

事情是在貴客國內的辦事處開始的,為免語言不通以致誤會,我特地帶了幾款不同形式的美容廣告給貴客選擇,並逐個解釋。因為貴客的服務包括瘦身瘦面、去斑、面部及體形線條提升等項,所以當日的例子,包括:

1/美容醫生訪問:藉訪問醫生有出新的美容科技,並解釋相關服務的疑問,然後介紹相關服務及儀器。
2/用家實證訪問:由試用過相關服務的顧客分享用後感,帶出可靠有效的服務成果,然後介紹相關服務及儀器。
3/儀器科技介紹:以發現新大陸的角度帶出新的儀器和科技,輔以用家、美容顧問及醫生的短訪,以說明服務內容及特點。
4/事前事後大晒冷:簡單地將所有不同類別的用家使用服務的前後對比相,大大張地陳列在稿,再加大大個價目表。

大家可以從我的列舉次序中,找出我的推介次序,站在雜誌廣告專輯的立場上,我有責任先建議過到自己,版面較好睇又幫助到客人生意的形式,而將自覺最唔靚的東西放做最後選擇。在這一次商談中,貴客亦讚同第一個方案感覺較專業及好睇,所以特別安排了其靚仔美容顧問跟我做訪問,談談他們提供的新技術。

礙於香港的廣告條例,他們的新技術在稿中,稱為一種新的「線條提升技術」,實在上,這是整形技術,即整容,而且可以安排專人陪同到整形大國進行手術。

稿子的製作過程順利,萬料不到在出稿後三天,會收到「徹底失敗」的結論。結論建基於,客人在出稿後三天間,只收到十個查詢電話,遠不及預期中的宣傳效果。我不敢說這結果不是因我的徹底失敗宣傳案所致,但我也有很大的疑團,香港人真的那麼急切要整容,急到一睇到份稿就立即要去安排整容?

隨後,這位貴客要求我「跟從他的創作案」砌另一個版本在下期刊出,而他的創作案即是我早前提出的第四種選擇。後果不得而知,因他沒有再來電郵,也沒有再在我的視線範圍落稿。

而這次經驗,再一次證明了,不同「國籍」的戀人,一起真的不易!

心裡面也知這是愛











































客本善良?!

火星人啦啦:

首先,我想澄清一點,越南是柬埔寨的鄰國,而我這次外遊只在越南轉機,所以並無在越南買props。不過,在柬埔寨行night market時,眼見眾多標價已較香港平一大截的各款精美餐具、裝飾(殺價後當然更平~),真的很想買回來作備用props,因為同樣的設計,或更差的款式,在香港實在定價太高,要我們先墊資購買也不是小數目。但最後想到此行是背包族的,年老體弱的我實在不勝負荷,所以便放棄買props的念頭。

你說過溝通不到的貴客,我則想說說溝通得好的貴客。溝通得好的貴客不等於容易話為,只是他們的語言總是比較準確易入耳,令人聽完不會覺得頭痕,亦不會想要放下話筒爆粗。而溝通得好,則往往建基於信任的基礎上,這又可分為兩種客人:

1/基於貴客的善良:跟這種人合作,一開始便可以溝通得很好,因為他們願意信任別人,懂得尊重別人的專業,不會一開口就質疑這,挑剔那。但這類人(不單單是客)好像快要絕種,是因為世界太過多令人懷疑的事情所致嗎?還是氣候變化令大家也進入不安的更年期?

2/基於良好的合作關係:這類客又可稱為恩客,初合作時可能充滿懷疑和不安,合作多了便會逐步放下戒心,建立信任,接著便從諸多挑剔,進化為有商有量,最後更可任你自由發揮。跟這類客工作,滿足感是相當大的,因為我們能夠以專業和誠意打動他們,改變他們,將他們從多疑狹隘的小宇宙,引領到廣闊開朗的大世界(至少是願意接受他人意見的大世界)。我相信,在過程中,無論是我們或是貴客們都一定得益不少。

以上兩種客戶我也有幸遇上過不少,亦因此令我相信人間滿希望,這個世界,其實不是只得無賴的!且讓我分享當中一二,以振人心。

先說善良的一種,大概是我早年多做運動服飾的稿子,所以我的善良名單中,很多都是來自運動品牌代理公司的,而名單中,又以男性話事人居多,他們往往在briefing之後,便將稿子的創作全權下放到我手上,連流程時間表也會跟我的,不會諸多不滿說不夠時間,只會在涉及資料性的問題上提額外的意見。更重要的是,他們對reference或draft的要求簡單,令我可以簡要的文字取代詳盡逼真的dummy。因為我比較不愛看參考書,想到的東西很難一時間找到合適的reference給客戶;又因為我很少看參考書,所以若貴客對reference要求高,我便必須自行做dummy,花上的時間當然比簡要的文字交代長幾倍了。
就如以上這份稿(是我多年來唯一滿意得不介意主動分享的作品~~),是關於一個TEE設計比賽的,一連多期,當年算是一個不小的project,跟這客也是第一次合作。那次跟貴客開會後,在我腦海便浮現了跟這稿有八成似的畫面,但時間有點緊逼,我又實在沒有現成的reference可給客看,又怕簡單的文字也說不清這畫面,所以我向貴客口頭講述了一次,他竟爽快地說:「雖然我都係唔明,不過你即管做左先!我諗無問題。」

之後我便立即行動,拉了photog去影相,但影相的時候,偏偏就是沒有其他男同事在公司,只能逼著某女同事硬穿上大幾個碼的足球鞋當相中的腳;但偷偷潛入草地足球場後,方才發現只有photog最適合做躺在草地上那位,所以,最後這相是我揸機影的。影完之後,交到designer手上,向他說了我的idea後,他還想多了一層,就是要保護photog的靚樣,不讓其曝光,所以又加上「切割」及「水彩」效果,出來的感覺令我覺得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而客人也同樣滿意收貨,實在是入行以來最暢快的一次經驗。

雖然,今天看來這稿的idea其實不算很好,而且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但整個過程,除了客戶的善良,還見證了我們內部同事間的合作和信任,這才是最大收穫。

至於第二類的客人數量較多,合作關係也較長。如某牛仔褲品牌,多年來的合作都會牽涉廣告公司的同事,合作之初,與廣告公司的AE、CD、media plan同事開會,即大開眼界,同時明白到詳盡planning的重要性(我們日常工作的planning都以簡而快為主,而這次之後,我便要求自己詳而快)。廣告公司的同事初次開會已準備了眾多令人不會提出疑問的dummy reference和清晰準確的brief,令我很快便明白了客人的要求,並作出相應的建議。不過,廣告公司同事也反要求我交出reference和稿子的flow,所以我也必須「無中生有」地找相做兩、三個dummy和幾個不同flow的建議,以示實力。

合作初期,無論是dummy或是改稿,每稿都必先交廣告公司同事過目改妥才交客,麻煩度與所需時間當然增加,而且過程中,無論是廣告公司同事或是客人都會提出一些我覺得沒有必要的改動建議或要求,無論如何解釋都不會得到信任的一票,每次必須照指令改動,要看到核突的實物才肯相信,然後按我的建議再做,盡顯貴客與廣告公司的權威與疑心。

依著同樣的模式合作了幾個project,大家建立起信任和瞭解,便開始不必先交廣告公司審閱,所有稿子同時send給廣告公司與客戶,廣告公司同事只從旁監督,偶爾出手,客人的無謂建議也少了很多。後來更發展到廣告公司只在briefing出現,其後便自行與客人交涉,箇中轉變,別人看來是將複雜簡單化而已,對我而言卻極具意義,自覺這也算一種成就吧~~~哈!

我要返火星!!